中科生态数字港一期
近两年累计签约项目超50个、总投资额突破50亿元;去年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额27.6亿元,工业投资完成4.66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位列全区第一......
作为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山阳镇坚持以“南北转型”战略为指引,全力助推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不仅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更用“科创+服务”双轮驱动,吸引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扎堆落地,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山阳镇副镇长段学文表示,上海湾区科创城,可以说是我们金山“南北转型”战略的“旗舰工程”,更是山阳镇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的科创城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一片有温度的科创热土。在这里,我们既要让企业‘轻装上阵’,更要让人才‘落地生根’;在这里,不仅有政策的‘真金白银’,更有生活的‘诗与远方’。”
为了更快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山阳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牵线搭桥和线下诊断为企业插上“数字翅膀”,依托高企培育池、专精特新加速营、小巨人特训班为企业量身定制“成长阶梯”,去年更是发布了《关于加快上海湾区科创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产业、人才、金融等多维度为企业发展助力。
“真金白银、精准滴灌、全链护航”的政策,让企业感受深刻。菲尔德克功能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是入选第一批上海湾区科创城高质量发展支持项目的初创科技企业,专注光学级功能保护性薄膜研发和生产。
公司总经理齐步辉告诉记者,企业申报之后,仅仅一个多月就拿到了落户和租房的补贴。实打实的支持,让企业安下心来,把有限的资金全砸在刀刃上——光学级薄膜研发中心提前45天启用,中试线跑出“47天攻克日韩垄断技术”的加速度,目前保护膜产品已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晶圆上。
“数据最有说服力,对我们企业来说,从研发到量产转化周期5个月,从定下生产基地到投产11个月,政府事项平均响应时效<24小时,核心团队落户周期缩短60%,这样的速度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底气。正如我们的产品打破日韩垄断,湾区速度正在重构高端制造新标杆。”齐步辉说。
菲尔德克的发展故事,是山阳镇营商环境优化跑出“加速度”的生动注脚。而对于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来说,他们感受到的还有政策的温度和政府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位于科创城核心区域,2023年7月开工,目前正在建设E地块,产业招商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项目可以提供独栋型企业总部、多层及高层大平层研发办公,面积从250平方米到6000平方米不等,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进行产业招商。
“在我们这个项目投资落地、建设过程的4年当中,我们在不同阶段都深切感受到了金山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氛围。比如,在产业资源对接方面,我们成功加入山阳镇商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个月,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山代表处成立暨揭牌仪式在上海湾区科创城举行,联合会下设文旅、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六个服务组,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对我们很有帮助。”武汉东湖高新集团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双全表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山阳镇正通过优环境促投资,不断吸引产业导入,坚持“服务包”送上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了重点企业250多次,响应诉求35条。
此外,山阳镇还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准备了一些“大招”,包括“精准滴灌”“场景赋能”“生态共生”。通过持续升级政策,发布数字孪生平台、智慧水务方案等更多应用场景,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持续吸引多个亿元级项目,让企业“近者悦、远者来”。
段学文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山阳愿做企业发展的‘陪跑员’,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