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教师  系统    经纪  参数    蒸汽 

有一种温暖,叫做“大白”的坚守

   日期:2023-07-30     浏览:56    移动:http://m.uqian.cn/quote/5256.html


春分后的沈阳静了下来。

为抗击本轮新冠肺炎疫情,3月19日起,该市所有客运线路停运,客运站关闭,并于3月24日—3月30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

“慢节奏”的背后,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日常就医需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加快了脚步。这家有着百年积淀的“红色医院”,以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为挽救每一个垂危的生命而倾尽全力,为迎接每一个新生命的啼哭而欢欣鼓舞。




搭建“一个舱”,守住“一道门”


有一种温暖,叫做“大白”的坚守


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通道,在战“疫”中亦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如何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将病毒拒之门外避免院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搭建了新冠预检分诊/隔离抢救方舱。
“这里就是。”该院急诊科主任崇巍指着急诊病房楼外独立设置的几个白色板房说,持续数日的值守让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这里承担着急诊患者新冠筛查、病情评估和可疑新冠感染危重患者抢救等功能。”
“2021年1月,新冠预检分诊/隔离抢救方舱正式启用。”崇巍说,本轮疫情发生当天,相关科室人员对隔离抢救单元进行了扩建,仅3个多小时完成全部主体搭建、照明、取暖、消杀等相关设施构建,为接诊新冠风险急危重症患者做好了保障。
崇巍表示,搭建新冠预检分诊/隔离抢救方舱的目的就是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打破“先筛后入”的传统预检分诊模式。如果就诊时患者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那么,先在隔离抢救方舱内救治,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身着“大白”。快速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若为阳性,会将患者转入负压手术室或病房继续救治。
搭建隔离抢救方舱的同时,改善急诊预检分诊及隔离抢救室工作流程也是重要一环。记者看到,前来就诊者除了要扫描行程码外,还要扫描一个二维.。“这是我们医院定制的急诊预检分诊疫情防控排查信息手机线上录入系统。”崇巍解释,线上..开通后,患者及陪护人员通过扫描“急诊分诊”二维.,即可实现同一时间内多人进行新冠相关流行病学及症状学信息填报,信息提交后预检分诊医生即可进行线上审核,审核通过后患者及家属即可进入诊疗区域,使医生的预检分诊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注意到,急诊入口多处放置了“急诊分诊”二维.,安保人员的有序疏导,减少了急诊方舱内的人员聚集。此外,安保人员将无法进行线上录入信息的老年患者及陪护引导至方舱内,采用传统的手写填报完成新冠流调筛查。
“疫情期间,很多急诊患者是由‘120’转运到这里的。”崇巍说,为了提升这类患者的就诊效率,实现疫情防控与急诊急救“两手抓、两手硬”,该院与沈阳市急救中心开展院前联动,在“120”急救车上放置“急诊分诊”二维.,便于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及其陪护提前进行信息录入,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车上协助完成生命体征信息录入。
急救车抵达急诊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新冠筛查和病情分级,确保急诊急救医疗流程无缝衔接。此外,在外埠“120”运送患者到达时,向外埠急救车发放“急诊分诊”二维.,为全省急诊急救服务开辟新冠风险排查绿色通道。“线上信息录入系统的运行,不仅提升了预检分诊效率,更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整体系统化、低风险、高安全性的闭环式优质急诊急救服务。”崇巍说。


越艰难,越勇敢


有一种温暖,叫做“大白”的坚守


每台手术都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手术室内,仪器设备滴答作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谷天祥和十几名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挤在不能使用中央空调的负压手术室内,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这是一名从吉林返沈的隔离人员。”谷天祥说,3月19日凌晨,患者突发胸痛、胸闷,被送至“黄码”医院治疗,但由于罹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危重。“这种难度的手术,沈阳只有极少数医院能做,因此,须尽快转院。”

患者处于隔离期,转运并手术意味着给医院带来极高的疫情防控风险,但秉持“生命至上”理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麻醉科、院感办等多科室联动,迅速制订详细的患者转运、术后治疗和防疫方案,并设置单独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整个转运及治疗全程闭环管理。很快,患者被推进隔离手术间。“手术很成功。”身穿“大白”的谷天祥长舒一口气。
由于要戴面屏,无法使用头灯,加之长时间的手术,面屏上凝结了一层雾气,视野受到一定影响,手术难度陡增。谷天祥的办法是“慢下来”。每一针、每一个缝合动作都小心翼翼,既往4个小时的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
这6个小时,对谷天祥而言,却仿佛一瞬。“手术过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完成最后一针的缝合,谷天祥才发觉自己的腰背几近麻木,根本直不起来,“全身都湿透了,鞋里都是汗水”。
“谷主任心脏不好,血压高,我们给他口罩里接了氧气管,这也是他第一次全程插着氧气管做完6个小时的手术。”共同完成手术的心脏外科教授师恩祎颇为感动,但在谷天祥看来,只要手术能顺利完成,一切付出都值得。
对产科主任孟涛而言,世间最美的声音,莫过于新生命呱呱坠地时的啼哭。“太好了,是对龙凤胎!”3月22日下午,随着一声婴儿啼哭,产科病房传来一阵欢呼声,一名足月妊娠双胎的产妇顺利生产,母婴平安。
孟涛如释重负。“说起双胞胎孕妈,很多人都会投以艳羡的目光,但在产科医生的眼里完全不是这样。”孟涛说,双胎的产程中,第二胎的生产极有可能出现胎位不正的情况,所以双胞胎妊娠对妈妈和宝宝是个考验,更是对产科医疗技术的考验。“生产前,我们提前做好各项预案,确保产程顺利。生产过程中,专家团队一边指导产妇屏气用力,一边为她鼓气加油。”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就制订了一套产科应急预案,平时也进行过演练。产科的医护人员都在坚守岗位,目前所有工作都在有序开展中。”孟涛说。
3月22日,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心率缓慢,心室率仅34次/分钟,诊断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3月25日,一名73岁的男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该院急诊手术团队对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3月26日,一名40岁的男患者持续胸痛,考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在该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此轮疫情中,面对需要救治的特殊群体、急危重症患者,即便有暴露风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毫不犹豫在第一时间冲上去救治,为患者开启最佳、最快的生命通道。


智慧互联,破题“痛点”


有一种温暖,叫做“大白”的坚守


3月29日一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于正伦来到诊室,打开手机,开始了一天的线上诊疗。
于正伦告诉记者,医护人员通过该院开发的“一院智惠通”App,可实现对门诊、住院和线上接诊患者全程管理。群发消息、复诊提醒、科普宣教、随访招募、慢病管理等,让医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服务管理患者。
在于正伦看来,互联网诊疗使看病效率更高。对患者而言,以往需要先挂一次号预约拍片,第二次再来拍片,第三次取片就诊,现在只需要在网上预约拍片时间,到医院拍完后,医生在网上接诊时可直接调阅胸片。“从技术上,网上阅片有专业软件,并不比线下阅片效果差,更不会影响诊疗效果,从方便患者的角度看,以往的3趟就诊变为了1趟,节省了前往就诊时间,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了聚集,意义更大。”于正伦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该院的服务范围辐射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传统的单纯线下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区域群众不同层次就医服务需求,“这一点,在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前我们就已意识到,而疫情则成为我们发展智慧医院的催化剂”。
通过智慧医院智能互联网..智能分诊、智慧预诊、智能问答等功能,实现精细服务、精准推送。在预约挂号、办理住院、预约出院等多个环节精准推送百姓需要的服务指南、科普常识、复诊提醒等内容,有文读、有图看,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工作和沟通效率。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该院的互联网医院已辐射全国,接诊量近9万人次,互联网医院能够实现健康咨询、报告解读、慢病复诊、续方购药(邮寄到家)、预约检查(到院就做)等,药品配送覆盖21个省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uqian.cn/quote/5256.html    极顶速云 http://www.uqian.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