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一”和“首”,反映的是长宁区工作理念的转变——从原来“我给你提供什么”的政府供给导向,转变为“你需要什么”的市场需求导向。“我们的服务从快办、通办,正转向好办、智办,评价指标也从速度,转为感受度;同时,还注重发挥市场监管部门优势,逐步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努力实现‘送服务、送指导、促合规、促发展’的工作闭环。”于晓红介绍,今年长宁区在市场准入准营环节的工作,进一步聚焦便利度,探索创新更多“小切口”改革经验,不断丰富惠企政策,力求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比如,正在推进的连锁总部便利化注册政策,以‘一次授权、批量签署’,进一步减环节、提效率;再比如,聚焦楼宇经济提质增效而推出的长宁区住所云,让入驻企业在注册登记环节不需要提交场地证明等资料,加快办理速度。”于晓红说。
有人好奇,在日常检查和监管执法工作中,长宁执法人员是如何融入服务的理念?对此,于晓红的回答是——规范涉企检查工作,要进一步关注企业的感受度。于晓红介绍,长宁区重点围绕“减量提质不扰企”的目标,一方面,在源头上整合统筹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跨条线、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检查标准和事项,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力求源头减量;另一方面,按照“风险+信用”原则,确定抽查比例和检查频次,建立“重点监管”事项、“无事不扰”事项和“无感监管”企业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