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90周年之际,由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红色革命题材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将于2025年3月28日晚在兰州音乐厅震撼首演。
该剧作为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和甘肃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了1935年中央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镇,并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得到了充分的休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青年们踊跃参军,踏上了新的征程。用独特的视角、精湛的艺术表现,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红军在甘肃哈达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历史担当。
在首演发布会上,甘肃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焱表示,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甘肃演艺集团组织指导下,在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话剧院深入挖掘甘肃红色文化积淀,深度拓展哈达铺精神内涵,全方位提升艺术品质。同时,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艺术表达,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和省艺术基金的支持,老中青三代话剧人,更是将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融入创作中。该剧是一部集革命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话剧,生动弘扬长征精神、哈达铺精神、甘肃精神,在为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艺术体验的同时,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新的光芒。
该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艺术特色鲜明,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戏剧张力,一是这是红军在长征中路过甘肃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这部话剧,观众可以深入地了解这段精彩的历史;二是这部话剧舞台表演性强,加重了舞台剧的动感色彩,吸引观众;三是人物塑造各具特点。除了领袖人物,其他如先遣连长梁铁军和他的妻子红军宣传队队长常英、义和昌药铺的杨掌柜等,都“鲜活”地 “生活”在舞台上,有具像、有群像;四是充分发挥了话剧的语言感染力,用大段台词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同时,展现了红军是战斗队,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的历史作用,呈现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历史地位,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该剧由我省本土编剧李维平、李翔历时多年潜心创作,会同青年编剧龚丽莉精心打磨剧本;特别聘请我国著名话剧导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戏剧“二度梅”获得者、甘肃省话剧院原院长朱衡和“甘话”新一代青年演员担纲演出;国内一流舞美设计、制作团队与“甘话”舞美团队紧密合作,进行舞台呈现,力求以严谨的史实与艺术创新,重现这段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记忆。
编剧李维平介绍了剧本创作初衷,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与生动,他深入挖掘资料,多次实地考察,精心打磨剧本,希望通过这部剧,去弘扬哈达铺精神。
著名话剧导演李伯男分享了创作故事与排演亮点,整个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组用心用情,全力以赴,精细打磨。值得一提的是,该部话剧是李伯男导演的第100部作品,这也为发布会增添了更多的仪式感与期待。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戴延年分享了舞美创作亮点。他表示,舞美设计旨在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通过巧妙运用灯光、道具和场景布置以及机械使用等,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历史场景,让现场观众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演员马翔、王楠钧作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扮演者,也分享了创排感悟。为了诠释好伟人形象,他们不仅反复研读历史资料,还努力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与信念,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看到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担当的革命先辈。
据悉,该剧计划在旅游旺季在哈达铺驻场演出,届时将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一场洗涤心灵的“红色革命文化”礼赞,助推哈达铺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让更多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以话剧艺术为载体,让历史照进现实,用信仰之火照亮未来,共同感受红色经典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