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一个从小镇到大城市的女孩都曾经历过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我们手无寸铁,被优绩主义和精英神话一路托举到高处;而在希望的背面,残酷的社会秩序不断否认着我们对自身的估算。我们被两种价值体系放逐,困在二者之间的夹缝里。意大利女作家茱莉亚·卡米尼的小说《湖水永远不会甜》讲述了无数小镇女孩的共同困境:我用尽全力长大,最终却成了一个无用之人。
1988年,茱莉亚·卡米尼托出生于罗马。她的外祖父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的母亲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外祖父总是非常骄傲地谈起女儿在大学里学习文学与写作,好像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然而,当新千年即将来临,茱莉亚在罗马城郊的小镇度过了青春期,却发现教育对改善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境遇起到的作用愈发微弱。在阶级愈发分明的罗马,教育只能将满怀梦想的年轻人送到最接近玻璃天花板的地方;如果你想原路返回,就不得不经历跌落的疼痛。
就这样,《湖水永远不会甜》诞生了。这个故事关于整个时代:科技与消费主义飞速发展,但经济奇迹的幻梦已然破碎,贫富差距日益增大。这个故事也关于一个女孩,她顶着一头红发,双腿干瘦,眼睛里闪烁着永不熄灭的火焰。
“创作过程中,我在想,这一切是否值得,学习是否依旧能克服贫困、改变命运。小说里,主人公忍受着学习之苦,她期待努力能得到回报,但她所处的世界并非‘天才女友’的时代,而是失业、经济下行、充满不确定的新千年。”茱莉亚说。
小说的女主人公盖娅没有理想的人生起点,对她来说,成长意味着不断努力,缩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她用暴力反击遭到的敌意与不公,却也用羡慕、痛苦、沮丧的眼神发现别人拥有她从未拥有过的东西,而正是这种匮乏感让她对人际关系感到疏离,对社交守则反应迟钝。这不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爱与知识总是被调配成“好学生心态”的养料,而无法拯救我们的一生。
它更像是无数个小镇女孩一同写就的日记,让我们能够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释放那些压抑已久的呐喊,把毫无保留的真实当作抵抗世界的武器。《湖水永远不会甜》是一部反思之书,倒映着当下时代的虚浮与失落,也包容着我们成长途中那些迷茫与不安,包容着未能成为“天才女友”的你我她。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