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极顶速云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诚财险的救赎
新闻中心
安诚财险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5-03-27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出品 | 财银社

文章 | 张开

编辑 | 毕菏


图片

3月18日,重庆市纪委监委机关公众号“风正巴渝”发布消息称,安诚财产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驻重庆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经重庆市监委指定管辖,潼南区监委对其监察调查。

本于今年一月退休的原董事长周平再次被推上帅位,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图片

2025年"严监管、强转型"的保险业浪潮中,安诚财险总经理周炯的落马,恰似一柄解剖刀,划破了行业高速增长表象下的深层病灶。

这家注册资本40.76亿元、国有控股62.32%的中型财险公司,在"351、515"战略口号中蹒跚八年,2024年却仅实现48.4亿元保费与0.32亿元净利润的微弱增长,折射出的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治理塌方,更是整个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与风险防控失衡状态下的集体阵痛。

当监管巡察组直指其"党委领导作用不到位""廉洁风险防控薄弱",当综合成本率高达104.13%的车险业务仍占据半壁江山,当33.95%的股权质押率逼近监管红线,这场始于权力真空的危机,实则是保险业在新时代十字路口的警示标本——在老龄化催生3亿银发群体康养需求的产业风口期。

AI核保覆盖率超90%的科技赋能背景下,传统险企若仍困囿于粗放经营与治理窠臼,终将在监管利剑与市场淘汰的双重绞杀中黯然退场。

图片

仔细来看,周炯的落马绝非偶然在从太平洋产险空降安诚财险后仅半年即执掌总经理权柄,其主导的"数字安诚"战略虽在表面上降低综合成本率约3个百分点,但2024年综合成本率仍高达104.13%,揭示技术投入未能转化为实质效率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周炯分管的计划财务部在任期内出现准备金评估参数不透明、关联交易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与其在太平洋产险时期的风险控制履历形成强烈反差。

回溯2017年提出的"351、515"战略,安诚财险试图以车险为杠杆撬动规模增长,却陷入"低效扩张陷阱"2023年车险保费占比52%,但其承保亏损达0.69亿元,每1元车险保费需消耗1.04元成本。

更严峻的是,非车险业务未能形成有效替代,责任险仅贡献7%保费却承担着政策业务的高赔付风险,农险因巫山支公司虚假理赔案暴露风控漏洞。

这种业务结构的刚性脆弱,在财务数据上体现为边际贡献率持续走低,以2024年48.4亿元保费仅创造0.32亿元净利润计算,保费创利效率不足0.7%,远低于行业3%-5%的健康水平。

当管理层沉迷于"50亿保费"的规模符号,却忽视承保质量的本质提升,本质上是对保险经营"概率博弈"规律的误读。

表面充裕的偿付能力指标(317.71%的核心充足率)掩盖了资本质量的深层隐患。34.09%的股权质押率导致实际可动用资本受限,大股东重庆城投49.79%的质押比例已逼近监管红线,这意味着每季度约1.2亿元的分红现金流出可能触发质押平仓风险。

图片

投资端3.83%的平均收益率不仅难以覆盖104%的综合成本率,其资产配置中70%的现金及低收益流动性资产,实质是风险厌恶下的保守选择,却加剧了资本回报率与资金成本的倒挂。

2024年累计205.7万元罚款中,虚列费用、违规承保等案由占比超80%,这些表象合规问题背后潜藏着财务粉饰的典型手法。巫山支公司"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承保理赔"案件,可能存在跨期调节赔付支出以平滑利润。

鹤壁中支"编制虚假报告"违规,通常伴随费用跨科目调剂(如将固定成本包装为变动成本);而六盘水分公司"虚列费用"29万元罚单,往往涉及渠道手续费的非正常资本化。这些行为在会计处理上可能表现为:赔付率人为压低、费用延迟确认、准备金模型参数主观调整,最终导致综合成本率的失真。

安诚财险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险企在时代裂变中的典型缩影103.85%的综合成本率蚕食着每张保单的边际利润,当3.83%的投资收益率难以覆盖5.12%的资本成本,当34.09%的质押股权悬于流动性危崖之上,这家曾承载着重庆国资厚望的险企,正站在生存线边缘进行着最后的博弈。

其困局之深,既在于车险业务每增收1元保费反噬0.04元亏损的财务黑洞,更在于治理层"一把手依赖症"引发的系统性失控周炯主导的数字化改革虽将线上化率提升至78%,却未能阻止健康险业务准备金异常缩减的会计异动;重庆城投49.79%的股权质押虽维持着表面资本充足,实则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368.08%的"纸面安全"异化为资本空心化的危险游戏。

破局之道,必须从财务真实性与治理穿透性双轨重构,短期需以监管进驻为契机,对健康险准备金实施跨周期压力测试,以银保监会《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规则》为基准,将链梯法中发展因子从当前的年均8%回调至行业均值5.5%,真实反映长寿风险对康养业务的长期侵蚀

中期应启动"止血式"业务重组,将边际成本率超110%的17个亏损险种实施限售,并参照人保财险车险ECPM(每千次曝光成本)模型,将资源向赔付率低于55%的优质客群倾斜

长期则需构建"精算-投资-风控"三角制衡机制,借鉴平安产险智慧财务中台经验,将AI精算定价误差率从当前12.7%压缩至5%以内,并通过发行永续债置换质押股权,使实际资本充足率回归经营安全边际。

唯有如此,方能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洗牌期,将这场高管落马的治理危机,转化为刀刃向内、重筑根基的涅槃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