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一代崛起,宠物经济也逐渐成为消费主流。
根据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
2024年,我国宠物数量为12411万只,较2023年增长2.1%。其中,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较2023年增长1.6%,宠物猫数量为7153万只,较2023年增长2.5%。
宠主年均消费金额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单只宠物犬年均消费2961元,较2023年上升3.0%。单只宠物猫年均消费2020元,较2023年上升4.9%。
从消费结构看,2024年食品市场仍是主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为52.8%。主粮、营养品小幅上升,零食小幅下降。其次是医疗市场,市场份额为28%,其中,疫苗、体检相对稳定,药品、诊疗小幅下降。用品、服务市场份额较低,分别为12.4%、6.8%,但有较高上升空间。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主要深耕宠物用品和零食赛道。
根据公司发布的三季度财务报告: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27.29%,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3.64%;单看三季度的话,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8.59%,净利润4584.84万元,同比增长19.14%,已经较二季度有明显修复。
受益于行业扩张,公司未来依然有望维持增长。
过去十年,宠物市场规模略有波动,但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015年至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3%,并于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预计未来几年,宠物市场消费规模仍将持续攀升。
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度财务报告:
截止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增速16.91%,因为欧美宠物市场成熟且稳定,境内收入增速166.16%,则主要源于近年国内宠物市场的快速扩张。
尤其是年轻宠物主群体占比上升,老年宠物主群体占比下降。
90后宠物主是目前绝对的主力军,占比41.2%,80宠物主紧随其后,占比为26.5%,00后宠物主不相上下,占比为25.6%,70后和70前宠物主则明显下降。
年轻群体敢花钱,也愿意花钱,在机构的受访中,近2成宠物主表示未来消费会明显增加,近4成表示未来消费会有所增加,近3成表示维持稳定,只有1成表示略有减少。
去年双十一天猫宠物用品的消费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未来国内市场的加速扩张,仍然给宠物用品行业带来希望,那源飞宠物在保持国外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国内市场就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再来说说业务类型。
公司目前主要深耕宠物牵引用具、宠物零食和宠物注塑玩具等,包括牵引绳、胸背带、项圈、配饰、打结骨和洁齿骨等,也就是下面这些。
相比于更基础的宠物食品,尽管市场规模没那么大,但好在竞争压力也小,不容易翻车,且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毛利率较高。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
截止2024年上半年,公司宠物牵引用具毛利率35.35%,宠物零食毛利率16.05%。
但国内毛利率只有12.16%,远低于境外的24.03%,根源就是大多数产品为贴牌生产,主要供货给成熟市场的、、和PetSmart等知名企业。
他们都可以卖上高价,但国内知名度较低,不具备品牌效应,反而利润率更低。所以未来国内是否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也是利润能否上升的关键因素。
还有就是研发。
根据调研,年轻群体在宠物用品的个性化、环保以及高品质方面关注度更高,比如定制化的服装、特色的牵引工具、智能化的宠物设备等。
像智能宠物喂食器、宠物健康检测设备等,都是新诞生的消费方向。
我们能看到公司在个性化方面付出的努力,包括“基于碳纳米发热技术的宠物服装研发、基于可切换虚拟立体场景LED灯光系统的宠物项圈和拉手研发等”
但在智能化创新方面,公开信息里没有找到太多痕迹,所以这也是未来,可以努力加强的方向。
总的来说,当下公司境外基本盘稳定,境内则是一片蓝海,就看这庞大的蛋糕里,是不是能率先打响名号,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