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不少老年人正在社区里的太极园练习八段锦,旁边的棋园里也有不少居民群友围坐在石桌前,切磋棋艺;孩童们在二十四节气文化宣传景墙前追逐嬉闹,生活好不惬意。这里是荔湾区金花街道隆庆社区,不久前,隆庆社区还是一个年久失修的破旧小区,而如今已经变身为适老适幼,同享天伦之乐的新天地,成为荔湾区金花街道探索“社区绣花”管理的新名片。
↑点击查看培育提升前后对比
软硬件齐提升
“适老”很暖心
回忆过去的社区环境,隆庆社区80多岁的老居民霍兆康深有感受:“社区内部道路老旧,坑坑洼洼,容易积水湿滑,老人出门步行、乘轮椅都不方便。社区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老人基本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
据了解,金花街道隆庆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为旧城改造的社区。社区占地面积0.08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约5200人,人口较为稠密,老年人居多,且社区内无统一物业管理,这使隆庆社区年久失修,破败陈旧,难以满足老街坊们安享晚年的生活需求。
伴随着广州社区“绣花行动”的开展,金花街在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民意调查,针对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对隆庆小广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按照适老化改造原则,我们对地面重新铺装,增设了特色适老化休憩空间、特色适老化扶手,添加了休闲步道、林荫养生环增设休闲座椅、庭院照明设施,规整场地绿化,营造氛围浓厚的宜居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 金花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分队长陈雪珊说。
↑点击查看培育提升前后对比
硬件的提升便利了长者的出行,而社区对于“乡愁”的挖掘,更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适老化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也十分重视文化内涵的注入与传承。” 陈雪珊说,隆庆社区坚持文化传承,以文育人、以文养人,根据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太极、棋艺、养生文化设置了太极元素墙、棋文化宣传景墙、二十四节气墙等文化宣传墙。此外,隆庆小区内原破旧、杂草丛生的小公园经过提升改造,将原来老旧的简易连廊改造成带休憩功能的透光挡雨的风雨亭。通过“塑空间、串场景”的规划策略,把风雨亭打造成社区居民的“创熟”空间,把金花街区文化标识、城市肌理演变、书香文化等内容,赋予社区空间主题,凸显区域特色。
“社区会不定时联合社卫开展宣教活动,跟周边的居民群众普及教学八段锦等健身体操的动作要领。在老年人常活动的各个区域也都设置了具有金花特色元素的高差处设安全护栏、适老化步径和无障碍坡道等等。”
“现在我们的社区环境好,配套也齐全,出行安全放心,还有健身的好去处,尊老敬老的氛围很浓厚。”居民吴秀兰谈起家门口的变化时幸福感满满。隆庆社区将荔湾西关传统文化融合体现在社区重塑的街巷空间秩序中,不仅最大程度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解决了居民们的急难愁盼,更能让大家看得到家门口的变化和惊喜,让社区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度和关怀。
老旧小区增添更多朝气
“适幼”更安全
明亮的色彩、安全的地胶、童趣的设计……社区品质提升之后,在隆庆社区兴龙幼儿园门口,原本光秃秃的水泥地“穿”上新装,蓝色的跑道为老社区带来一种童真的氛围。不少孩子正在老师带领下开展户外活动,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也为老小区增添了更多朝气。
据悉,在社区品质提升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仅有园门口的小巷,孩子们户外活动场地狭小,还常有电动车穿行,给孩子们安全带来隐患,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
收到了家长们的反映意见后,金花街道聚焦幼儿活动需求,对兴龙幼儿园周边进行了适幼化改造,扩充儿童活动空间,优化幼儿园周边设施,对外墙进行翻新和装饰,将门口道路改造成彩色跑道,如今的兴龙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也成为隆庆社区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改造后的兴龙幼儿园变得童趣又漂亮,小朋友也有安全的场地开展户外活动了!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了。”家长谭女士说。
此外,受到家长孩子们欢迎的还有隆庆社区牌坊处设置的亲子化垃圾投放点。
“这里也是荔湾区设置的首个亲子化垃圾投放点。” 陈雪珊说,“我们在外观设计上采用儿童友好的卡通主题以及撞色系的童趣风格配色。投放点内部有专门设置方便儿童分类投放的窗口和洗手台。我们希望以‘小手拉大手’为宣传宗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环保意识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以此带动家庭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来源 南方+记者 马艺天 实习生 叶华夏】
【编辑 陈美宛】